全国多个地方出台元宇宙政策文件
自今年起,各地政府纷纷参与元宇宙赛道。公开资料发现,截至目前,国内至少30个地方(涉及10个省级行政区)颁布了元宇宙相关的支持性政策或征求意见稿,政策文件名中明确包含“元宇宙”一词的就有近20份,其中上海和河南是从省级层面印发的。
业内人士表示,围绕元宇宙产业的政策更多是政府在进行引导,让更多非专业或非技术人士了解到这一概念,进而形成“集成创新”。也有专家认为,这些政策文件并非简单的技术方案,而是一种产业规划,强调产业生态构建和综合创新。
上海、河南率先出台省级元宇宙专项政策
纵观国内各地围绕元宇宙产业出台的政策法规,首先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仅有两个从省级层面印发元宇宙专项行动计划的地区:上海与河南。
7月8日,上海市政府颁布《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下称《行动方案》)。文件提出,到2025年,要使上海市的“元宇宙”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50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超过1.5万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突破5500亿元;培育10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头部企业和“链主企业”,打造100家以上掌握核心技术、高能级高成长的“专精特新”企业;打造50个以上垂直场景融合赋能的创新示范应用,推出100个以上引领行业前沿的标杆性产品和服务。
而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则在9月21日发布《河南省元宇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下称《行动计划》),为河南省元宇宙产业制定发展目标:到2025年,元宇宙核心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建成10个左右国内一流的元宇宙技术研究和创新平台;建成1个元宇宙核心园区、3到5个特色园区,培育10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元宇宙骨干企业、200家细分领域“专精特新”企业、5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等。
北上广最活跃,各地相关政策逐渐细化
除了两个省级层面的专项行动计划,各地还出台了十余个市、区层面的元宇宙专项政策和征求意见稿,涉及厦门、上海、武汉、北京、广州、杭州、南京、沈阳、无锡和重庆。其中上海、广州都有多个区政府分别出台,有的区还不止出台一份文件。
整体来看,几乎所有地方的元宇宙产业专项政策和征求意见稿都在2022年发布,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江苏等地发布的专项政策数量较多。同时,各地方政府的扶持政策也在逐渐细化,部分实施方案对于元宇宙产业的引入、培育、补贴等事项做出了详细规定。
元宇宙是未来发展必然趋势
即使在科技巨头与国内外各地政府都纷纷入局、“元宇宙”赛道一片繁荣的情况下,全球却鲜有得到业界或公众认可的“元宇宙”产品产生,反而常常沦为宣传噱头。在这一背景下,多地政府密集出台元宇宙专项政策有何意义?
中国社科院科技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段伟文认为,“元宇宙”还是一个处在创新前沿、对于未来生活进行模糊探索时期的概念,因此出现行政的话语和思维方式、产业的话语和思维方式与公众认知的差异“是肯定的”。而这种在未来发展方向上的创新,更多要通过一些颠覆性、突破性的创新获得,但这种创新往往是很难规划,也很难通过政府的产业规划去触发的。
数字栩生CEO翁冬冬参与了北京市围绕元宇宙、数字人等领域专项政策文件的起草,他表示元宇宙在经历了学界两年左右的讨论之后,现在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简单来说元宇宙就是‘沉浸式互联网’,因为是互联网,所以你其实能在这个概念下看到5G、数字人、云计算等很多产业。元宇宙则是外界给它的一个比较玄学的名字,但实际在学界看来,它已经是一种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