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融入作业参赛!学生研学要抓准“学习应用”核心方向

  当学生用AI整理学科笔记、生成参赛创意作品已成为常态,AI不再是课堂外的“新鲜事物”,而是融入学习全流程的核心工具。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学习效率与创新能力”,这意味着当代学生的AI研学,关键不在于掌握复杂技术,而在于学会“让AI为学习服务”。

  南宁ACMALL科技艺术中心的AI研学课程,正通过聚焦“工具应用、创意赋能、伦理规范”三大方向,为学生搭建起AI与学习融合的桥梁,让技术真正成为学习的“助推器”。

  01、工具思维——让AI成为学习效率的“放大器”

  学生学习中,AI最基础也最核心的应用,是解决“重复性、低效性”学习任务。比如整理语文古诗鉴赏要点时,AI可快速汇总不同版本解读;分析数学错题时,AI能分类归纳易错知识点;甚至撰写物理实验报告的“数据记录”部分,AI也能协助梳理表格、生成初步分析。

  这种应用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工具思维”——知道在什么学习场景用什么AI工具,如何设定精准指令让AI输出有用结果。ACMALL的课程从不追求“教学生写代码”,而是通过模拟“整理学科资料”“分析实验数据”等真实学习场景,引导学生判断:“用AI整理笔记时,该补充哪些学科术语让结果更精准?”“用AI分析错题时,如何筛选关键信息避免冗余?”这种训练,本质是让学生把AI当成“高效学习助手”,而非被动等待结果的“黑箱”。

  02、创作赋能——用AI打开创意表达的“新通道”

  从设计班级文化海报,到完成历史“假如我是古代谋士”的创意写作,再到参加科技比赛的作品构思,AI正成为学生创意表达的“灵感伙伴”。但“AI生成”不等于“学生创作”,真正有价值的应用,是学生将自身思考与AI结合——比如用AI生成海报初稿后,根据学科知识(如历史海报需符合时代风格)调整细节;用AI辅助创意写作时,明确“人物性格”“情节走向”等核心设定,让AI输出贴合自身想法的内容。

  ACMALL的AI研学课程,正是围绕“AI+创作”的逻辑展开:不直接让学生“用AI出作品”,而是引导他们先明确“学习目标与创作需求”——比如要完成“环保主题手抄报”,先让学生梳理环保知识点、确定设计风格,再用AI生成素材,最后通过手动调整实现“AI辅助+个人创意”的融合。这种模式,既避免了学生对AI的“过度依赖”,又让AI成为打开创意边界的“钥匙”,让学习中的设计、写作、创作更具个性与深度。

  03、伦理认知——建立AI使用的“安全边界”

  随着AI在作业、参赛中的应用增多,“如何正确用AI”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用AI生成作文后是否需要标注?如何辨别AI内容中的错误信息?怎样避免过度依赖AI导致自主思考能力退化?这些“伦理问题”,是学生AI研学中必须补上的一课。

  ACMALL的课程始终将“AI伦理”融入实践:在模拟“参赛作品创作”场景时,明确要求学生标注“AI辅助部分”;在“用AI整理学科资料”后,引导学生对比教材验证信息准确性;甚至通过“AI生成内容与自主写作对比”的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AI的便捷性与自主思考的不可替代性”。这种教育,本质是帮学生建立AI使用的“安全边界”——既不排斥技术,也不盲从技术,始终保持对AI内容的辨别力与自主思考的主动性。

  当AI与学习的融合越来越深,学生的AI研学绝非“跟风学技术”,而是培养“用AI解决学习问题”的核心能力。ACMALL的实践证明,好的AI研学,能让学生既会用AI提升效率、打开创意,又能守住伦理底线,真正实现“AI为学习赋能,而非替代学习”。这才是当代学生面对AI时,最该具备的核心素养。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ACMALL科技艺术中心

  • 广西南宁市良庆区银海大道975-1号4栋

广西南宁聚象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广西南宁市民族大道92-1号新城国际7楼
  • 0771-5384355(周一至周五:9:00-17:30)
  • info@jx3d.cn
发送
2017广西南宁聚象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桂ICP备13007479号-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1908号